發(fā)布時間:2020-04-21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思想基礎。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盡管誕生在一個半世紀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被歷史和實踐證明是科學的理論,,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tǒng),。1937年夏,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應抗日軍政大學之邀,,親自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并為此撰寫了《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在撰寫這個提綱的過程中,,誕生了《實踐論》和《矛盾論》等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重要哲學著作,。
中央黨校從1933年創(chuàng)辦至今,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直是干部培訓的基本課程,。我在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多次強調黨校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主要課程。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我引用了陳云同志的一段話,他說:“學習理論,,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因此,,首先要學哲學,,學習正確觀察問題的思想方法。如果對辯證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我還建議大家讀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著作,,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tǒng)、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guī)律、積極運用規(guī)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艱辛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科學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果斷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都是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結果,。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這些重大歷史性課題,,也都是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結果,。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
現在,,我們依然要推動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要推動全黨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學習的目的,,就是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發(fā)表了重要演說,題目是《整頓黨的作風》,。他指出,,要號召我們的同志學會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真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他還強調:我們“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蔽覀儗W習歷史唯物主義,,也要堅持這樣的正確態(tài)度。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fā)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fā)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fā)展要求出發(fā)的,。
下面,我想結合今天的學習,圍繞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規(guī)律,、更好落實各項改革舉措談點認識,。
第一,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1883年,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說:“正像達爾文發(fā)現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边@段話,十分精辟地闡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涵,。中國古人說的“民以食為天”,、“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等,,也包含著這樣的樸素唯物思想,。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支配著整個社會發(fā)展進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它們的共同作用構成整個社會的矛盾運動。只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fā)展方向。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fā)展調整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fā)展完善上層建筑。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激發(fā)了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活力,通過不斷完善上層建筑適應了經濟基礎發(fā)展要求,。我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進行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tài)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都是出于這個目的,。
我們提出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fā)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我講過,,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態(tài)度,。
第二,,學習和掌握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準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產力是全部社會生活的物質前提,同生產力發(fā)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基礎,。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生產力發(fā)展是衡量社會發(fā)展的帶有根本性的標準。這為我們分析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可靠依據,。
我們要明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鄧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主要是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什么,?!吧鐣髁x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fā)展生產力”,?!岸嗌倌陙砦覀兂粤艘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fā)展生產力?!幕蟾锩叩搅藰O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span>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發(fā)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zhàn)略判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fā)展。我們講不要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要看全面工作水平,就是說要按照生產力發(fā)展規(guī)律去發(fā)展,,而不要違背規(guī)律蠻干,。我們要正確運用生產力標準,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統(tǒng)一,。
雖然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但上層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有著十分復雜的關系,,有著作用和反作用的現實過程,并不是單線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邏輯。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看待事物發(fā)展,,否則往往會出現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問題,。正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在觀察社會發(fā)展時,,一定要注意這種決定和被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機聯系,。對生產力標準必須全面準確理解,,不能絕對化,不能撇開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來理解生產力標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提出的一系列“兩手抓”,,包括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法治建設,,一手抓發(fā)展、一手抓穩(wěn)定,,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等,都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要求的,。
我們在考慮這次三中全會議題時,,就提出要制定一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講經濟體制改革,,或者只講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這樣考慮,是因為要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tǒng)性、協(xié)同性,。只有既解決好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的問題,,又解決好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的問題,這樣才能產生綜合效應,。
同時,,我們也突出強調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fā)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這就是說,,要把握住我國現階段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點是發(fā)展,。只有緊緊圍繞發(fā)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提供強大牽引,才能更好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緊緊扭住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就能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強大推動,,影響其他各個方面改革相應推進。
這里,,我還要說到一個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運用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未來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科學預見,。《共產黨宣言》提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边@就是“兩個必然”,是就人類歷史總的發(fā)展趨勢而言的,,是歷史規(guī)律的必然指向,。這里還要說到馬克思提出的“兩個決不會”,馬克思說:“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瘪R克思的這一重要論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資本主義至今沒有完全消亡,為什么社會主義還會出現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那樣的曲折,,為什么馬克思主義預見的共產主義還需要經過很長的歷史發(fā)展才能實現。學懂了這一認識和研究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就能堅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壓艙石,保持強大的戰(zhàn)略定力,。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不斷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不斷顯現和豐富起來,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第三,,學習和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如何認識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是社會歷史觀的重大問題。同歷史唯心主義英雄史觀相對立,,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第一次徹底解決了這個重大問題,,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遵循歷史唯物主義這一觀點,,我們黨提出了群眾路線,,并把它作為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改革開放35年來的歷程表明,,許多改革都是由基層群眾自發(fā)推動、自下而上形成的,,廣大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天,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充分發(fā)揮人民主體作用,。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改革開放歷史經驗時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中鮮明提出,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以百姓心為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
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們在貞觀年間總結隋煬帝亡國的教訓時說,,治理國家“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尚能認識到存養(yǎng)百姓的重要性,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更應自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團結帶領人民續(xù)寫改革新篇章,確保改革取得成功,。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處理好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一方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一張藍圖抓到底,,抓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不能拍腦袋,、瞎指揮、亂決策,,杜絕短期行為、拔苗助長,。另一方面,,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及時總結經驗,,勇于推進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不斷深化對改革規(guī)律的認識,。我們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這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執(zhí)政,,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肩負著繁重的執(zhí)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zhàn)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比h都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不是背教條、背語錄,,而是要用以解決實際問題,。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zhàn)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書寫改革開放歷史新篇章,。
?。暯娇倳浽谑藢弥醒胝尉值谑淮渭w學習時講話的主要部分。)